“播种智慧苗,采摘丰收果”,为加快绿色转型、实现低碳发展,海螺集团一直在努力探寻技术可靠、综合效益明显的碳减排路径。白马山水泥厂坚持“以工哺农”,探索以科技赋能农业发展,推动传统产业积极转型,为乡村全面振兴,插上“智慧翅膀”,培育新质生产力。
“跨界”融合 特色农业迸发新活力
水泥与番茄,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在安徽海螺集团,水泥厂处处有“智慧”,结出了累累硕果。
走进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白马山水泥厂,一排排3米多高的番茄植株上挂满了密密匝匝的果实,行走其中仿佛置身“番茄森林”。
海螺智慧农业车间
据了解,与普通温室大棚不同的是,海螺智慧农业车间依托白马山水泥厂水泥窑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纯化示范项目,利用二氧化碳作为植物气肥,运用水泥窑余热为温室采暖,推行全过程智能机械化,实现蔬果无土栽培种植。
“以番茄每平方米年产量对比,普通大田约20斤,传统温室大棚约40斤,我们能达到120斤。”白马山水泥厂有关负责人介绍,温室内遍布传感器和控制器,实时记录植株从定植到采收的数据,及时分析、预警,并通过温、光、水、气、肥智能化调控,提供最优生长环境,是一座可以全年不间断生产、符合全球优质农产品标准的“果蔬工厂”。
海螺智慧农业车间生产的番茄
“海螺‘跨界’发展特色农业,探索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弋江区农水局副局长戴玮表示,海螺水泥通过资源再利用,实现智能化、科学化、标准化种植,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发展和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海螺智慧农业车间栽培的无土番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