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经济日报刊发《建材业创新求变提升含绿量》一文,集中展现建材行业推动实现绿色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成果,海螺集团白马山水泥厂二氧化碳捕集纯化示范项目再受关注。

原文如下:
建材业创新求变提升含绿量
经济日报记者 ?祝君壁
挖掘资源综合利用潜力
在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白马山水泥厂烟气洗涤塔旁,一条管道连接着两个大大的金属球,水泥窑烟气去除粉尘等杂质后,到达吸收塔内被吸附剂吸收形成富液,再通过加热析出95%纯度的二氧化碳,最后精馏出高纯度二氧化碳产品,从而完成碳捕捉、控制碳排放。
水泥在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减少碳排放、加快绿色转型发展,一直是水泥行业的共识。海螺集团率先建成万吨级以上水泥窑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纯化环保示范项目,成功捕获工业废气二氧化碳并将其变废为宝,每年可回收二氧化碳5万吨。白马山水泥厂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技术是国内首个水泥窑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纯化项目。该项目可将捕集的二氧化碳加工成99.9%工业级纯度二氧化碳和99.99%食品级纯度二氧化碳,生产出来的二氧化碳产品可广泛应用于焊接、食品保鲜、干冰生产、激光、医药等领域,不仅为城市工业企业清洁生产提供了新思路,也开辟了一条利用企业副产品创收的新路径,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赢。
“建材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阎晓峰认为,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处置具有显著的降碳减污协同效应,是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领域。
高温煅烧工艺的窑炉,能够无害化处置城市污泥、生活垃圾等城市垃圾,并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使建材行业成了资源综合利用的“香饽饽”。如今,建材行业年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量已超过18亿吨。通过研发“吃”进垃圾、“吐”出水泥的新工艺,水泥企业也能实现生产过程零碳排放,变身环保企业。目前,我国已有350余条水泥熟料生产线配套建设了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污泥、工业可燃废弃物、危险废弃物等装备。